用便利店打开中国城市

来源:leyu体育官方APP下载 作者:leyu体育官网入口 发表时间:2023-09-07 12:59:16

  说起便利店,你会想到什么——极具特色的横纹VI?琳琅满目的鲜食便当?麻雀虽小的店面还是五脏俱全的商品?可以说,便利店是当今城市生活的重要话题,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南大陆制冰公司靠着制作和零售冰块首创了便利店雏形。1946年,这家店铺决定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早7点至晚11点,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就此诞生。1974年,日本商超企业伊藤洋华堂收购“7-Eleven”,开拓出了零售业通往便利连锁店新业态的金光大道。

  9月7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便利店是过去几年实体零售消费市场中少见的持续增长的业态。

  我们不禁思考——这个仅在中国大陆发展了三十年的“舶来品”靠什么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本文将以上海、太原、东莞这三个风格迥异的城市为例,通过一系列分析便利店发展与城市运行的同频共振,探究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揭示中国便利店良性发展的奥秘。

  在日本,便利店行业的成功离不开经济快速地发展的脚步。便利店从“年轻人的第二个厨房”,到提供日常费用缴纳、快递代收等增值服务,这一区别于其它零售业态的核心竞争力精准贴合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上海能够说是这种模式最贴切的映射——快速的生活节奏,高比例的年轻精英人群,新媒体营销的发达助力品牌传播和爆款打造提速,使日式便利店的理念轻松地渗透进了上海这座城市。

  如今的上海是中国外资便利店布局范围最广的城市,7-Eleven、罗森、全家三家日本便利店在上海开店近2500家,占比高达40%。上海本土品牌联合快客、好德等也几乎是全数借鉴日资便利店的服务标准和经营模式。

  便利店与这个发达繁华城市的绑定关系愈加牢固,青年“打工人”作为上海的主力建设军,把便利店视为自己的喘息之地——或是深夜飘着热气的汤面,或是扫除正午炎热的冷饮,甚至是仅仅在逼仄的餐桌旁坐一坐,好像这座城市就不再只有窗外高耸的摩登大厦和飞驰而过的车流,好像孤独和疲惫的心情就能得到莫大的安抚和熨帖。

  有人说,代表上海的城市声音不再只是外滩海关大楼敲响的钟声和弄堂里的市井喧嚣,全家、罗森的进门铃声或许是当今上海更强烈的声音符号。

  复制日本优秀试卷的上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走“小资”“高端”路线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榜单中成功跻身八强。但无论是从指数总得分,还是比拼的各个维度来看,上海都不是国内运作最为突出的城市。

  我们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在榜单中发现了一个有些“格格不入”的城市—以90.2的总分排名第三的山西太原。

  近几年的城市便利店指数排行榜始终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态势。在中国的便利店版图中,城市便利店的发展水平基本上与自身的GDP保持同步。北方地区受气候、环境、消费者生活小习惯等多种原因影响形成的“半年、半边、半天”的营商环境,更是使得绝大多数北方城市成为便利店发展的洼地。

  而太原,这个经济发展没那么亮眼的二线城市,为什么能在便利店上碾压北上广深,与厦门、长沙这种势头正盛的新消费城市一较高下呢?

  一方面,仿照日式便利店起步初期“密集开店”的行业策略,既提高了区域性的强品牌认知,降低供应链成本,形成强规模优势,又规避了自身性价比劣势,放大消费者的便利体验。

  榜首的厦门,平均每3443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在上海这一个数字是3856,在北京是9199,但是在山西太原,平均每2456个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本地人戏说,别人家的小区出门一左一右是两个大石狮子,而推开太原的任何一扇门,一左一右则是两家便利店——唐久和金虎。“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是当地人人皆知的生活口诀。

  另一方面,深入学习日式便利店的服务理念,与国内本土便利店品牌拉开差距。如果说上海学到了日本便利店统一、制式的“表”,那太原则是领略到了便利店服务内核的“里”。

  一家便利店仅仅提供摆满商品的货架是不够的,把门店嵌入到客户的生活中才有机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这是太原便利店的运营者深谙的道理。研究客人的生活小习惯和轨迹,实际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将便利店的价值开发到最大。

  以唐久和金虎为例,其服务质量及管理上的水准不输日本名牌,又与太原城市运行的节奏巧妙结合——

  结账时店员会清晰告知顾客点券优惠,如有需要还会主动借出店员的会员卡;在每个小区建立微信群,开拓电子商务平台以外的线上营销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总之,就是把实惠落在明处。

  鲜食方面,收银台旁有常见的关东煮,饭团、便当等传统便利店小吃也一应俱全。但更可贵的是,风幕柜里还有特色凉皮和面食的身影,本地牧场的奶制品占据着冷藏柜的大半江山。产品的选择呼应着每个“山西胃”的需求。

  2021年,约有100家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唐久便利店门店配备了卫生间,快递寄存、生活缴费、免费自助打印、送货上门,甚至是定制蛋糕、电器维修、遛狗、家政等一系列服务都是大多数太原便利店的标配。

  这些非标准化的、全能般的服务对于国内地价高昂、发展更加迅速的发达城市来说只能是有心无力,而太原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节奏则成为了便利店提供高效率、异质化服务的沃土。

  一面向着日本便利店细致入微的服务看齐,同时又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添加了更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让便利店不再仅仅是人们步履匆匆时的驻足点,而是结织了与当地生活各方面相连接的网络,使得太原的本土便利店品牌牢牢占据着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接收正反馈、健康发展。

  太原正在讲述的故事,是对日系便利店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拓展,是从前那些灰头土脸的小商店抓住并利用好了城市发展的节奏,逐渐更迭为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本土便利店。外在的产品迭代、店面升级、服务完善不曾停止,内里便民利民、扎根本地的实质也从未改变。太原本土便利店的魅力大抵莫过于此。

  自2014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始发布“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以来,东莞连续八年在便利店密度上排名第一。2021年,每家便利店可以覆盖2073名东莞人,与日本便利店的发达程度持平。东莞,称得上中国“最便利”的城市。

  在便利店品牌打造上,东莞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2021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东莞走出来的美宜佳、天福是中国大陆市场门店数量最多、顶级规模的两大非石油系连锁便利店品牌,以22394家和5808家的数量分居全国第二、第四。

  东莞有着独特的“市管镇”格局,作为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东莞各镇分散存在,各个小镇形成了各自的“中心”。居民在各镇实现职住一体,消费也就留在镇里。人群集中的社区是便利店选址的首要因素,非中心化的城市结构降低了在各镇开便利店的成本,更加有助于便利店的扩散。以美宜佳在东莞的覆盖情况为例,门店在每个镇均有铺设,且数量也大致相等。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范围内掀起“南下东莞打工潮”,年轻群体快速成为东莞的主力消费军。他们手握稳定薪资,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但却很难承受去大型商超购物的时间成本。

  因此,设置在工作地附近、镇上的一站式满足日常需求的便利店就有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准入门槛的特性,也让不少外来务工者将便利店视为在东莞创业的首选,通过加盟便利店摆脱流水线上枯燥劳累的工作,迈向小康、实现“老板梦”。种种因素,让东莞成为一座便利店的“创业之城”。

  总而言之,东莞的经济发展状况持续向好,整体商业环境较为自由,总体GDP水平与社会富裕程度较高,有着支撑便利店发展的良好条件。

  与日本便利店的高端路线不同,东莞本土便利店首先选择的是紧贴打工人的下沉运营模式。小镇里的便利店,没有播放欢迎铃声的自动门,没有刻意设计过的货架打光,可能也没有“雪糕刺客”“便当刺客”。

  在东莞便利店里走一圈,能发现马桶疏通器、电钻、扳手、打气筒;饮食、香烟、日用品几乎全是当地工人偏好的平价品牌;或许不是每一家便利店里都有关东煮,但却一定能找到更易果腹的车仔面、手抓饼、肉包子。

  东莞的打工人与一线城市商业区里体面的“打工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能也只能实打实地踩在地上面对生活的挑战。城市中人的需求驱动着城市气质的形成,也势必影响着东莞便利店品牌“造福打工人”的特点。

  东莞的本土便利店从下沉路线走起,在二十余年间产业链逐渐完善,企业不断壮大。发达的商业经济,成熟的团队,充足的资金,更契合本土喜好的便利服务,必然可以打造出优秀的品牌,美宜佳和天福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可贵的是,东莞的本土便利店没有满足于区域内的成功。放眼全国,本土便利店品牌发展势头虽盛,却少有像日资三巨头那样拥有全面布局能力的品牌。

  下沉市场中走出来的本土便利店,选址愈加多样、服务更加多元、目标群体不再局限,在品类创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系统打造上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外资高端便利店追赶看齐,承载着我们对本土便利店发展的期望奋勇前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提到中国优秀的便利店,脑海中总会首先想起集中在一线-Eleven、罗森、全家,似乎本土便利店只是披了便利店外衣的小卖部,在外资便利店面前是个寂寂无名、不值一提的小卒。今天的分析展现了我们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另一面,在更多城市,精致的外资便利店未必比得过本土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品牌。太原的唐久、金虎,东莞的美宜佳、天福等都是这一结论最好的佐证。

  中国是便利店行业的“后来者”,本土便利店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熟悉顾客的喜好需求,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反映城市在真实生活中的运作模式。

  人或物在一座城市里待久了,多多少少都会沾染上这座城市的气息,便利店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发展,必然也会走上跟日本传统便利店截然不同的路径。中国能否成为便利店行业的“居上者”,就交给未来和时间解答吧。

产品细节

  说起便利店,你会想到什么——极具特色的横纹VI?琳琅满目的鲜食便当?麻雀虽小的店面还是五脏俱全的商品?可以说,便利店是当今城市生活的重要话题,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南大陆制冰公司靠着制作和零售冰块首创了便利店雏形。1946年,这家店铺决定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早7点至晚11点,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就此诞生。1974年,日本商超企业伊藤洋华堂收购“7-Eleven”,开拓出了零售业通往便利连锁店新业态的金光大道。

  9月7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便利店是过去几年实体零售消费市场中少见的持续增长的业态。

  我们不禁思考——这个仅在中国大陆发展了三十年的“舶来品”靠什么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本文将以上海、太原、东莞这三个风格迥异的城市为例,通过一系列分析便利店发展与城市运行的同频共振,探究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揭示中国便利店良性发展的奥秘。

  在日本,便利店行业的成功离不开经济快速地发展的脚步。便利店从“年轻人的第二个厨房”,到提供日常费用缴纳、快递代收等增值服务,这一区别于其它零售业态的核心竞争力精准贴合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上海能够说是这种模式最贴切的映射——快速的生活节奏,高比例的年轻精英人群,新媒体营销的发达助力品牌传播和爆款打造提速,使日式便利店的理念轻松地渗透进了上海这座城市。

  如今的上海是中国外资便利店布局范围最广的城市,7-Eleven、罗森、全家三家日本便利店在上海开店近2500家,占比高达40%。上海本土品牌联合快客、好德等也几乎是全数借鉴日资便利店的服务标准和经营模式。

  便利店与这个发达繁华城市的绑定关系愈加牢固,青年“打工人”作为上海的主力建设军,把便利店视为自己的喘息之地——或是深夜飘着热气的汤面,或是扫除正午炎热的冷饮,甚至是仅仅在逼仄的餐桌旁坐一坐,好像这座城市就不再只有窗外高耸的摩登大厦和飞驰而过的车流,好像孤独和疲惫的心情就能得到莫大的安抚和熨帖。

  有人说,代表上海的城市声音不再只是外滩海关大楼敲响的钟声和弄堂里的市井喧嚣,全家、罗森的进门铃声或许是当今上海更强烈的声音符号。

  复制日本优秀试卷的上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走“小资”“高端”路线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榜单中成功跻身八强。但无论是从指数总得分,还是比拼的各个维度来看,上海都不是国内运作最为突出的城市。

  我们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在榜单中发现了一个有些“格格不入”的城市—以90.2的总分排名第三的山西太原。

  近几年的城市便利店指数排行榜始终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态势。在中国的便利店版图中,城市便利店的发展水平基本上与自身的GDP保持同步。北方地区受气候、环境、消费者生活小习惯等多种原因影响形成的“半年、半边、半天”的营商环境,更是使得绝大多数北方城市成为便利店发展的洼地。

  而太原,这个经济发展没那么亮眼的二线城市,为什么能在便利店上碾压北上广深,与厦门、长沙这种势头正盛的新消费城市一较高下呢?

  一方面,仿照日式便利店起步初期“密集开店”的行业策略,既提高了区域性的强品牌认知,降低供应链成本,形成强规模优势,又规避了自身性价比劣势,放大消费者的便利体验。

  榜首的厦门,平均每3443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在上海这一个数字是3856,在北京是9199,但是在山西太原,平均每2456个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本地人戏说,别人家的小区出门一左一右是两个大石狮子,而推开太原的任何一扇门,一左一右则是两家便利店——唐久和金虎。“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是当地人人皆知的生活口诀。

  另一方面,深入学习日式便利店的服务理念,与国内本土便利店品牌拉开差距。如果说上海学到了日本便利店统一、制式的“表”,那太原则是领略到了便利店服务内核的“里”。

  一家便利店仅仅提供摆满商品的货架是不够的,把门店嵌入到客户的生活中才有机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这是太原便利店的运营者深谙的道理。研究客人的生活小习惯和轨迹,实际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将便利店的价值开发到最大。

  以唐久和金虎为例,其服务质量及管理上的水准不输日本名牌,又与太原城市运行的节奏巧妙结合——

  结账时店员会清晰告知顾客点券优惠,如有需要还会主动借出店员的会员卡;在每个小区建立微信群,开拓电子商务平台以外的线上营销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总之,就是把实惠落在明处。

  鲜食方面,收银台旁有常见的关东煮,饭团、便当等传统便利店小吃也一应俱全。但更可贵的是,风幕柜里还有特色凉皮和面食的身影,本地牧场的奶制品占据着冷藏柜的大半江山。产品的选择呼应着每个“山西胃”的需求。

  2021年,约有100家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唐久便利店门店配备了卫生间,快递寄存、生活缴费、免费自助打印、送货上门,甚至是定制蛋糕、电器维修、遛狗、家政等一系列服务都是大多数太原便利店的标配。

  这些非标准化的、全能般的服务对于国内地价高昂、发展更加迅速的发达城市来说只能是有心无力,而太原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节奏则成为了便利店提供高效率、异质化服务的沃土。

  一面向着日本便利店细致入微的服务看齐,同时又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添加了更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让便利店不再仅仅是人们步履匆匆时的驻足点,而是结织了与当地生活各方面相连接的网络,使得太原的本土便利店品牌牢牢占据着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接收正反馈、健康发展。

  太原正在讲述的故事,是对日系便利店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拓展,是从前那些灰头土脸的小商店抓住并利用好了城市发展的节奏,逐渐更迭为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本土便利店。外在的产品迭代、店面升级、服务完善不曾停止,内里便民利民、扎根本地的实质也从未改变。太原本土便利店的魅力大抵莫过于此。

  自2014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始发布“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以来,东莞连续八年在便利店密度上排名第一。2021年,每家便利店可以覆盖2073名东莞人,与日本便利店的发达程度持平。东莞,称得上中国“最便利”的城市。

  在便利店品牌打造上,东莞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2021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东莞走出来的美宜佳、天福是中国大陆市场门店数量最多、顶级规模的两大非石油系连锁便利店品牌,以22394家和5808家的数量分居全国第二、第四。

  东莞有着独特的“市管镇”格局,作为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东莞各镇分散存在,各个小镇形成了各自的“中心”。居民在各镇实现职住一体,消费也就留在镇里。人群集中的社区是便利店选址的首要因素,非中心化的城市结构降低了在各镇开便利店的成本,更加有助于便利店的扩散。以美宜佳在东莞的覆盖情况为例,门店在每个镇均有铺设,且数量也大致相等。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范围内掀起“南下东莞打工潮”,年轻群体快速成为东莞的主力消费军。他们手握稳定薪资,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但却很难承受去大型商超购物的时间成本。

  因此,设置在工作地附近、镇上的一站式满足日常需求的便利店就有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准入门槛的特性,也让不少外来务工者将便利店视为在东莞创业的首选,通过加盟便利店摆脱流水线上枯燥劳累的工作,迈向小康、实现“老板梦”。种种因素,让东莞成为一座便利店的“创业之城”。

  总而言之,东莞的经济发展状况持续向好,整体商业环境较为自由,总体GDP水平与社会富裕程度较高,有着支撑便利店发展的良好条件。

  与日本便利店的高端路线不同,东莞本土便利店首先选择的是紧贴打工人的下沉运营模式。小镇里的便利店,没有播放欢迎铃声的自动门,没有刻意设计过的货架打光,可能也没有“雪糕刺客”“便当刺客”。

  在东莞便利店里走一圈,能发现马桶疏通器、电钻、扳手、打气筒;饮食、香烟、日用品几乎全是当地工人偏好的平价品牌;或许不是每一家便利店里都有关东煮,但却一定能找到更易果腹的车仔面、手抓饼、肉包子。

  东莞的打工人与一线城市商业区里体面的“打工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能也只能实打实地踩在地上面对生活的挑战。城市中人的需求驱动着城市气质的形成,也势必影响着东莞便利店品牌“造福打工人”的特点。

  东莞的本土便利店从下沉路线走起,在二十余年间产业链逐渐完善,企业不断壮大。发达的商业经济,成熟的团队,充足的资金,更契合本土喜好的便利服务,必然可以打造出优秀的品牌,美宜佳和天福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可贵的是,东莞的本土便利店没有满足于区域内的成功。放眼全国,本土便利店品牌发展势头虽盛,却少有像日资三巨头那样拥有全面布局能力的品牌。

  下沉市场中走出来的本土便利店,选址愈加多样、服务更加多元、目标群体不再局限,在品类创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系统打造上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外资高端便利店追赶看齐,承载着我们对本土便利店发展的期望奋勇前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提到中国优秀的便利店,脑海中总会首先想起集中在一线-Eleven、罗森、全家,似乎本土便利店只是披了便利店外衣的小卖部,在外资便利店面前是个寂寂无名、不值一提的小卒。今天的分析展现了我们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另一面,在更多城市,精致的外资便利店未必比得过本土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品牌。太原的唐久、金虎,东莞的美宜佳、天福等都是这一结论最好的佐证。

  中国是便利店行业的“后来者”,本土便利店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熟悉顾客的喜好需求,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反映城市在真实生活中的运作模式。

  人或物在一座城市里待久了,多多少少都会沾染上这座城市的气息,便利店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发展,必然也会走上跟日本传统便利店截然不同的路径。中国能否成为便利店行业的“居上者”,就交给未来和时间解答吧。

上一篇:家用电钻选购攻略:电钻哪种品牌好?附超高的性价比推荐       下一篇:“姐学”传奇:阿雅壁花小姐冒险记